静思语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少吃油鹽脂肪加工食物‧飲食均衡遠離心臟病

Original Source URL: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34775

在大馬,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是最常見的健康問題,若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心臟病及腦中風。心臟內科醫生指出,均衡飲食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其中少鹽、少油、少脂肪及少加工食物,是公眾應該遵守的飲食習慣。當然,並非所有的“脂肪”都對心臟無益,因為適量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能趕走血液內的低密度脂蛋白(俗稱壞膽固醇,LDL),有助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

當動脈壁內的脂質沉積時,就會導致動脈壁增厚及失去彈性。當動脈壁一直增厚,可供血液川行的空間就變得越來越小,導致一些區域組織無法獲得良好的血液供應。心臟內科醫生黃德威舉例,心絞痛(angina)就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

他進一步地指出,心絞痛是指心臟肌肉(心肌)因缺乏血液供應而引起的缺氧症狀,這種情形在運動時最常見。不過,當病患停止活動時,這種疼痛就會消退。

超重及粗腰難逃心臟病

“別小看心絞痛,當疼痛進一步惡化時就會爆發心臟病,造成心肌壞死,繼而引起心臟衰竭。”

他說,家族病歷、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都是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先不談遺傳,很多時候這些慢性疾病都是由肥胖造成的。

“體重指數(BMI)介於18至23最理想,如果超過27,就會有心臟病的風險。當然,單用BMI是不足夠的,醫藥人員應該結合腰圍的計算方式來推測心臟病風險。”

黃德威解釋,有些人的BMI正常,但是腰圍超過標準指數(女性為80公分,男性則為90公分),也一樣會有代謝性疾病及心血管病的風險。他說,腰圍越大的人,包圍在內臟四周的脂肪也更厚;當然BMI超過35者,腰圍肯定很大,他們也難逃心臟病的侵襲。

少攝取動物飽和脂肪酸

“談到脂肪,當然和飲食及製作方式有關。在日常攝取的脂肪中,大致上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及反式脂肪(trans fat),當中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應該能免則免。”

黃德威說,MUFA以植物來源為主,如橄欖油、向日葵油及亞麻籽油,大多數對人體有益,而來自動物的飽和脂肪酸,就應該減少攝取,不過含有Omega-3脂肪酸(或稱n-3脂肪酸)的魚油除外。

“很多時候脂肪本身是好的,但是經加工後就對人體有害。例如,對人體有益的液狀植物油,經加工制作成固體狀,就是一種反式脂肪,會提高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詢及心臟病患是否能喝牛奶,他表示,脫脂及低脂牛奶皆適合他們飲用。“其實,只要一切不過量,任何食物都可食用。

通過雙盲臨床驗證
n-3脂肪酸魚油保健

身為心臟內科醫生,很多病患前來求助時,都會問他同一道問題:“如何選擇保健品?哪些保健品是值得信賴的?”黃德威坦言,他本身只相信那些通過雙盲(double-blind)臨床驗證的保健品,其中一種就是含有n-3脂肪酸的魚油。

他解釋,雙盲試驗是指接受試驗的對象及研究人員並不知道哪些屬於試驗組及對照組,只有在資料收集及分析後,研究人員才會知道實驗對象所屬的組別。

“這種做法能避免任何的偏差,或任何先入為主的想法。因此,以這種方式得出的臨床結果, 可信度是非常高的。”

他說,市面上很少保健品是以雙盲方式來進行測試,即使是稱為“血管清道夫”的卵磷脂(lecithin),也只是理論上證明功效,它的護心功效實際上還有待考查。

節食減肥效果短暫
配合運動長久瘦身

現代人營養過盛,加上攝取太多的垃圾食物,肥胖率越來越高,慢性病也越來越多,這提高了心臟病的病發率。在政府醫院擔任減肥中心主任的黃德威指出,很多人以節食達至瘦身成果,但這是不足夠的,只有配合運動才能取得持續性的減肥效果。

他解釋,長期節食會引起肌肉萎縮,造成新陳代謝緩慢,身體繼而無法消耗能量,體重也不會再瘦下來,這時就要借助運動來減肥,以重新訓練肌肉的質量。

“肥胖病人常問,怎樣吃最正確?很多人都建議,使用卡路里的計算方式,即每吃一樣食物就計算卡路里,但是試問有誰清楚了解每一樣食物的卡路里呢?有誰知道吃了兩片奶油餅後就要運動20分鐘?”

他提議,胖人每餐都減少20%,然後定期量體重,如果體重沒有減少,食量可以再減20至30%,以此類推,並多加運動,直到真正看到效果。

没有评论: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