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语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十戒護心 四攝法同成佛道

十戒護心 四攝法同成佛道
「如果犯了十戒怎麼辦?」講臺上,德宣師父提問。臺下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黃賢賢聽到這個問題時,先靜默了一下,然後肯定地回答:「沒想過會再犯,因為已經知道那是不好的了。」

11月8日在新北市板橋志業園區,講經堂內聚集四百五十五位學員,來自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家。第一梯次「201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進行第二天的課程,以「四弘誓願」的「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主軸。

透過研習課程,期待每位學員從「四聖諦──苦、集、滅、道」到「四弘誓願」,皆能專心、用心地領會與力行,進而鋪展人間路、接軌菩提道。因此,在場的學員皆靜心聆聽德宣師父講述「慈濟十戒」。

細說十戒 人人皆受用

「不要口說環保,生活不環保。」短短幾個字,德宣師父開始細說第一戒「不殺生」。慈濟人都素食,德宣師父勉勵學員不要當個落伍的慈濟人。從事建築業來自馬來西亞雪隆的林睦斌,他覺得要引導孩子素食是父母的責任。他說:「父母把他們帶去哪裡,他們就接受什麼東西。」
黃賢賢師兄(左二)恭敬聆聽並勤作筆記。(攝影者:杜勝雄,地點: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3/11/08)


「不偷盜」就是要尊重智慧財產權,也不宜將佛陀法像當電腦桌面,因為佛像會有部分被資料夾蓋住,那就不够莊嚴了。「不邪淫」就是清淨道風,維護正本清源是每個慈濟人的責任。德宣師父叮嚀大家:「人人不傳是非,應口口相傳上人的法。」

「不妄語」是培養正直心,造口業猶如逆風揚沙,德宣師父期勉人人勿造口業。轉「惡口」成柔和語;轉「兩舌」成合和語;轉「綺語」成誠樸語;轉「妄語」成真實語。臺下學員一邊聆聽一邊記著筆記,大家似乎怕有遺漏,手上的筆一直動個不停。

來自馬來西亞的楊裕明,全家都是慈濟人。以前他也曾參加過其他社團,當時難免還是會打妄語,在進入慈濟吸收法水之後,已經漸漸改掉習氣。「以前想說就說,現在要說之前會先靜思,想想再說。若不小心再犯,小孩會提醒:『爸爸,要說好話喔!』」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目前正在推動「百萬好菩薩」,藉著回來臺灣受證,承擔幹部的楊裕明希望把上人的法帶回去僑居地,傳給更多的人。「一路走在菩薩道上,從未想要回頭。」現在的他也不參加其他社團,專心做慈濟,期望能用法來接引更多菩薩加入。

細說十戒 樣樣都是寶

「不飲酒」是培養清淨心。無論是雞尾酒、啤酒都勿飲用。另外,也不講聳動的話,影響他人的思考模式。培養仁義之心,不要希望用少少錢的投資,就得到大大的收穫。人人應腳踏實地就是「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德宣師父開示:只有人才有因緣大懺悔大齋戒大精進只有人才有慚愧心只有人才能改往修來 楊裕明師兄更勤作筆記。(攝影者:杜勝雄,地點: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3/11/08)
德宣師父期勉慈濟海外志工也能做到「我關懷天下人父母,天下人關懷我父母。」、「讓父母親,二十四小時想到我都會笑。」德宣師父以幽默的方式解釋「現代二十四笑」,引起全場學員一陣笑聲。

「回家會跟師姊說:『師姊妳辛苦了,粗重的我來做。』請舉手?」臺下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全場馬上給予舉手的男眾志工掌聲。德宣師父期勉大家應多一分體諒之心。

「遵守交通規則」就是培養正直心。這是團隊時代,人人應尊重團隊決定,執行起來才會有力量。最後,德宣師父叮嚀學員們,慈濟人定位在社會關懷,人人應保有靜寂清澄的超然。

法親關懷 人人更精進

身材高大的黃賢賢,回想起自己還沒守十戒之前種種,他不好意思地笑著說:「以前每次唸十戒時,唸到不抽煙就會跳過去。」現在的他不但茹素,也將二十七年的煙癮戒了。「有就好、簡單就好。」茹素之後他也發現,對事情要求不再那麼多了。

「不要看到上人就懺悔,回家就反悔。」德宣師父簡單一句話雖然是引來全場一陣哄堂大笑,但卻是提醒大家時時把十戒牢記在心中。

德宣師父細述慈濟十戒講到第七戒 不賭博不投機取巧 更須培養仁義心 慈濟人是清淨法親勿需有銀前來往。(攝影者:杜勝雄,地點:板橋志業園區,日期:2013/11/08)
「人人推動法親關懷,若有人不小心犯了戒,大家要有道德勇氣陪他走過,多一分包容與善解之心,因為法親是生生世世的。在逆境中透過證嚴上人的法,提起感恩心。透過雲端科技網路電視,時時可吸收上人的法。」德宣師父殷切希望大家能够彼此關懷。坐在臺下的林睦斌說:「把以前在吉隆坡所學的,再重新複習、重新更瞭解。」

上人曾開示,四攝法和慈濟人的日常脈動習習相關。德宣師父期勉大家以無盡的悲心,運用行善巧方便度化眾生,才能自度度人,同成佛道。並以靜思語對應出四攝法,「布施不只是金錢布施,一句讚美、一句好話也是佈施。」

而「愛語攝」就是以鼓勵代替責備使他改過,以柔和安慰使他有力量。臺下的學員看著簡報,大聲唸出靜思語「好話多說,是非不談。」期待能透過靜思語融會貫通並力行於生活中。

十戒不能放鬆,形象不能放縱。學員們透過課程更清楚明白「慈濟十戒」,人人的心也能更堅定守戒之志。【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 為菲風災祝禱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七月吉祥電影觀賞會 行孝要及時



2013年5月13日星期一

深耕慈濟二十載 淨心祥和誠一念


深耕慈濟二十載 淨心祥和誠一念:
在慈濟三節合一慶典,慈濟志工和會眾虔誠祈願國泰民安,天下無災難。【攝影:李國強】
秉持證嚴上人“人間佛教 —— 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精神理念,遍布全球的大愛種子共度慈濟四十七週年慶。在佛誕節,母親節和慈濟日三節合一慶典,慈濟雪隆分會廣邀十方會眾虔誠祈願國泰民安,天下無災難。以佛法洗滌無明煩惱,涵養智慧,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相互感恩。

2013年,正值大馬慈濟二十年,慈濟雪隆分會暨巴生支會藉此殊勝因緣,募得民眾齋戒護生,力行簡樸生活之願,共赴5月12日在八打靈體育場舉行的“萬人浴佛聚福緣”。縱觀會場,七千多人的莊嚴隊伍呈現出“大馬TC20”、蓮花以及代表佛教的菩提葉浴佛隊形,象徵人人行於菩提大道,以虔誠的心表達對佛陀的敬意;也為大馬慈濟深耕志業二十載,勉勵浩蕩長的菩薩隊伍繼續把握因緣,以情相牽,以法相會,創造更蓬勃的第二個二十年!
◎ 步步是法 念念皆佛
今年的浴佛典禮,五十六位來自南傳,北傳與藏傳的法師應邀撥冗出席,除了領眾浴佛,法師們也舉起心燈,與現場萬人與會者一起發願,為世間祈求更多祥和與平安。
多年來都參與浴佛的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雪隆分會主席明吉法師表示,現今社會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氣候暖化,二是社會人心失序,但要淨化社會,就要先淨化人心;所以能夠在“母親節,佛誕節,慈濟日”三節合一的因緣下,召集萬人浴佛,讓眾人點起心燈,也是從“心”開始,讓每個人都能領會佛法淨化人心的訊息。
自十年前離開美國,這些年不間斷在亞洲各國修行的達摩南達法師(Ven. U Dhammananda ) 既不曾參與慈濟浴佛活動,也不了解浴佛動作背後的意涵,不過他就分享,在體育場裡人人虔誠浴佛,可以感受到佛法呈現出來的美與清淨。他接著分享,雖然每個人領悟佛法的方式不一,可是慈濟人用行動,無私的付出來體現佛法,連他也從中受惠。
2006年3月底,達摩南達法師跟隨師父到台灣修行期間,不幸在花蓮遭遇車禍,他在花蓮慈濟醫院接受兩個星期的治療,慈濟的醫療專業和人文,尊重病患,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 心蕊綻放 迴向母恩
首次參與浴佛隊形的陳柔穎深受莊嚴場面感動。儘管身體抱恙。但她依然堅持出席,皆因她要替母親完成參加慈濟的心願。
“母親往生前三天,病情反复。雖然學校在考試期間,但我已經無法集中精神,一心只想陪伴在母親身邊。母親患病期間,因感受到慈濟人對她的關懷,所以她很感恩慈濟,希望自己病癒後能夠進入慈濟付出。”
面對無常,和媽媽感情甚篤的柔穎難掩心裡的傷痛。媽媽因癌症病發往生,志工往喪府助念以及陪伴,牽起了柔穎在慈濟的因緣。照顧母親期間,得知母親的心願,經志工邀約,也獲得爸爸的認同,她毅然接受,為往生月餘的媽媽虔誠齋戒護生,把無上的功德迴向給媽媽,希望她在另一個世界裡得到祝福,往生極樂。
◎ 孝恩國恩 缺一不可
“參加過各佛教道場的浴佛活動,今年第一次參與慈濟浴佛典禮,道氣攝心,眾人一心慶佛誕,讓我感動無比。” 大馬華總會長丹斯里方天興滿懷感恩的表示。
古語有言:“一日一善”,懂得行善的人,行為自然就不會出現偏差;心境也能保持樸實,不易受到外來誘惑影響。慈濟浴佛節意義深重,除了喚醒眾人的善念,也倡導孝親,提醒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如何忙碌,也不要忘了陪伴和關心家中的父母,以表孝恩。
“行孝”乃中華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除了孝順父母之外,尊師重道更是不可忘本的為人根本。方天興認為,人人都要懂得敬老尊賢:“其實,父母親的要求並不高,排除物質上的享受,適時的關心對父母而言是最珍貴的。將父母棄之不顧的案列,現今社會時有所聞。”方天興憂慮此種歪風有增長的趨勢,更表示孝順父母的觀念需要大眾的力量來導正。
證嚴上人在大愛電視台的開示,浴佛節除了引導人人要報“佛恩、孝恩和眾生恩”之外,如今也要懂得報“國恩”。方天興提及:“上人的慈示,符合現今社會。沒有國,何來的家?沒有家,哪有你和我?所以,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懂得回饋社會是必要的。”
馬來西亞人都很愛國,但是除了愛國,也要懂得感恩每個人的付出。方天興表示:“別人做的好,我們要感恩並予以鼓勵;做的不好,我們需要予以導正。凡事都有正負兩面,好壞並非理所當然,懂得報‘國恩’很重要,這是現代人需要學習的。”
◎ 回歸本性 見證大愛
經鄰居邀約,來自南非的珍達納(Chandra Duez)坐在觀禮區。她閉上眼睛,靜心感受現場氣氛帶給她的祥和心情。為進一步認識慈濟的浴佛典禮,她還特於浴佛的前一晚上網查詢,期許自己能夠全程參與浴佛典禮。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讓我親近佛法的好機會。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大家對佛陀表達一份尊敬。當全場燈光一暗時候,會場寧靜且莊嚴的氣氛讓我深受感動。此時此刻,正是大家對上天表達感恩的時候。”
現居吉隆坡的珍達納因參與了“大馬第二家園計劃”(MM2H)而在馬來西亞居留了接近一年。平常的日子,她也會與鄰居一起做環保。這樣的生活讓她很滿意,甚至希望能夠長久居住於大馬。
藝人劉銓盛第一次偕同太太一起出席浴佛典禮,他於2012年的大愛時裝秀與慈濟結緣,後再參與歲末祝福水懺演出。今年,朋友王錦強再次邀約他參加浴佛,但是因為擔心拍戲時間配合不到,他遲遲不敢答應。
眼見浴佛時間近,再翻看工作表,剛巧浴佛日有空檔,劉銓盛欣喜答應承擔浴佛獻供:“多年前,我有幸接觸善知識,看了許多佛典,從中領悟有機會就要做慈善。”
佛學是很好的教育,現今社會,道德倫理越來越不被重視,如果可以把佛學教育納入課本,將可以造福下一代。學佛之後,劉銓盛內心趨向平靜,沒有之前的急燥:“人定,心就定了。 佛陀說的戒定慧,是一門邏輯學。”
劉銓盛和家人的感情非常好。因為劉銓盛的影響,家人開始學佛,並開始茹素。“我是90%素食,除非環境不允許,不然我都會選擇吃素。媽媽看到我誦經,也跟著念了。”因為要參加晚上的浴佛,劉銓盛提前慶祝母親節。他和媽媽說:“我會在浴佛時為您祈福。”
◎ 孝親之家 和樂融融
拖著佝僂的身軀,八十二歲的陳為阿嬤看起來相當瘦小。臉上樸實的笑容,即使兩邊不平衡的背部,卻無阻阿嬤的步伐。女兒劉美鳳牽著媽媽陳為的手,偕同孩子先生一步步來到浴佛台前。
看到這麼多人的會場,阿嬤燦爛的笑容形喜於色:“真歡喜!真歡喜!”。身為志工的大女兒劉玉嬌喜歡和阿嬤分享做慈濟的法喜,耳濡目染之下,阿嬤也希望可以一起和大家浴佛。浴佛耗費一小時,女兒們擔心高齡的阿嬤身子吃不消,但是阿嬤卻堅持一定要來參與。
孩子們為了圓阿嬤的夢,二女兒劉美鳳帶著家人陪同阿嬤來浴佛。“孩子們,我們就一起陪婆婆浴佛,牽著她的手不要讓她跌倒。”劉美鳳向她的龍鳳胎林子耀和林心茹表達她的想法,得到一家大小的認同。只因在孫子心中,婆婆備受疼惜。
萬眾一心的浴佛結束後,陳為阿嬤表達心中的法喜:“明年我還要再來和大家浴佛。”同時,阿嬤表示明年會邀約其他人一起來浴佛。

證嚴上人呼籲全球慈濟人,透過浴佛慶典,凝聚善心與善念。在這殊勝時刻,以佛法的清流引領眾人,用祝福的心,讓善的聲波共振,護佑天地萬物。期許大眾在虔誠浴佛後,都能堅守著共同的一個心願 —— 祈願找到安定人心的方向,守住本念阻爭端,則社會祥和,人間淨土指日可待!
(撰稿人:孫福全、陳奎謀、陳菁茜、林明君、劉海倫、劉慧清)

縱觀會場,由莊嚴隊伍呈現出“大馬TC20”、蓮花以及代表佛教的菩提葉浴佛隊形。【攝影:吳振良】 在祈禱時,浴佛隊伍與在觀禮區的會者高舉心燈發願,為世間祈求更多祥和與平安。【攝影:覃平福】

縱觀會場,由莊嚴隊伍呈現出“大馬TC20”、蓮花以及代表佛教的菩提葉浴佛隊形。【攝影:吳振良】

在祈禱時,浴佛隊伍與在觀禮區的會者高舉心燈發願,為世間祈求更多祥和與平安。【攝影:覃平福】
多年來都參與浴佛活動的明吉法師(左)表示,能夠在三節合一的因緣下召集萬人浴佛,讓眾人點起心燈,從“心”開始,領會佛法淨化人心的訊息。【攝影:陳善沛】 達摩南達法師(右二)表示每個人領悟佛法的方式不一,可是慈濟人用行動,無私的付出來體現佛法。【攝影:陳沛善】

多年來都參與浴佛活動的明吉法師(左)表示,能夠在三節合一的因緣下召集萬人浴佛,讓眾人點起心燈,從“心”開始,領會佛法淨化人心的訊息。【攝影:陳善沛】

達摩南達法師(右二)表示每個人領悟佛法的方式不一,可是慈濟人用行動,無私的付出來體現佛法。【攝影:陳善沛】
陳柔穎虔誠齋戒護生,把浴佛的功德迴向給往生的母親,以雙親賜的健康身體行善。【攝影:蘇特興】 大馬華總會長方天興以虔誠的心,祈願社會安定,冀望人人都能以孝為本,尊老敬賢。【攝影:林忠如】

陳柔穎虔誠齋戒護生,把浴佛的功德迴向給往生的母親,以雙親賜的健康身體行善。【攝影:蘇特興】

大馬華總會長方天興以虔誠的心,祈願社會安定,冀望人人都能以孝為本,尊老敬賢。【攝影:林忠如】
珍達納(左一)對佛陀表達尊敬,會場寧靜且莊嚴的氣氛讓她感受到祥和的力量。【攝影:鄧國榮】 為了參加浴佛典禮,劉銓盛提前與媽媽共度母親節。孝順的他藉由出席慈濟的浴佛典禮為母親祈福。【攝影:黃健鴻】

珍達納(左一)對佛陀表達尊敬,會場寧靜且莊嚴的氣氛讓她感受到祥和的力量。【攝影:鄧國榮】

為了參加浴佛典禮,劉銓盛提前與媽媽共度母親節。孝順的他藉由出席慈濟的浴佛典禮為母親祈福。【攝影:黃健鴻】
劉美鳳牽著老媽媽陳為的手,偕同孩子先生參加浴佛隊形,以圓滿母親的心願。【攝影:李國強】

劉美鳳牽著老媽媽陳為的手,偕同孩子先生參加浴佛隊形,以圓滿母親的心願。【攝影:李國強】

{youtube}9DUsH8vCWrA{/youtube}

{jathumbnail off}

2013年5月4日星期六

我們陪您抗癌 王瑞蓉精進求法




我們陪您抗癌 王瑞蓉精進求法:
王瑞蓉的病復發,行動不能自如,身為獨子的華彬把握機會,隨時服侍在媽媽身邊。【攝影:許音包玲】
來自萬津的慈濟志工王瑞蓉,舊患復發在家養病,卻不孤單;除獲得慈濟法親上門關懷,更有志工到住家烹調健康素食,以調理她的身體,希冀她可以快快康復,一起精進慈濟菩薩道。

六年前,病魔來襲,篤信佛法的她當逆增上緣,誦經迴向,期間接觸了大愛台,和慈濟連上了線;六年後,癌細胞擴散,健康開始走下坡。她在家人及慈濟法親關懷下積極對抗,希望再次戰勝它,走人生更多的六年。
◎ 新鮮時蔬 調養身心
清晨微熱的陽光照耀大地。熙熙攘攘的萬津早市裡,小販們的吆喝聲搭配著家庭主婦們或急或徐的腳步,為新的一天掀開了序幕。
早市裡人來人往,只見李群英及陳秀玲手挽著環保袋,在菜攤前選購。有默契的兩人眼中看的、心中想的就是要“新鮮”。她們的挑剔,不為別人,而是為了如今養病在家,曾經帶領她們走入慈濟大家庭的志工王瑞蓉。
“不會麻煩啊!上人時常都有開示說:能夠幫助別人就要去幫助,對的時候作對的事。所以別人我們都去關懷了,更何況是法親?”兩人行之中的群英徐徐說著。
瑞蓉住院期間,她們倆常相約前去探望,期間看到身為丈夫的楊南盛用心地照顧,讓兩人很是感動;另一方面也看到身為慈善幹事的瑞蓉,雖臥病在床,卻還是念念不忘慈濟事,心下決定,等瑞蓉出院,一定要為她做些什麼。
回到家,醫院的畫面歷歷在目,再加上感念瑞蓉用心地帶動她們做慈濟事,所以決定每個星期一至五,到早市買新鮮的蔬材,上門烹調美味的素食讓養病的瑞蓉調理。
“看到她的身體這麼虛弱,我們用心去構思她的膳食,務必把最新鮮最營養的讓她食用;一來減輕南盛的負擔,二來可以讓她吃得健康。偶爾我們也會自製包類或健康小吃,以提升她的胃口,好讓身體可以更快恢復,早日再出來做慈濟。”
“想到瑞蓉生病也不斷在精進,我更應該積極地投入慈濟活動,因為能做是福,健康最好。”群英說道。
◎ 身有重病 不忘本分
瑞蓉家的廚房裡,兩人將剛買的蔬菜,一一攤開,做篩檢整理。
“群英,將黑木耳浸軟;糖水弄熱,我去切高麗菜。”發號司令的是和群英一起煮食的夥伴,秀玲。從六年前認識瑞蓉後,就保持親密聯繫,在瑞蓉的邀約下,走進慈濟。這邊說著,那邊炒著,一道道美味的簡單料理就出爐了。
“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是個病人。從她逐漸康復,再到六年後的舊病復發,真的讓我很難受和傷心……”秀玲哽咽了,好朋友好法親的健康每況愈下,她的心糾結難過不已。
看到瑞蓉為社區所做的一切,秀玲真的很欽佩。“難得的假日,就算遇到兒女歸來,她並沒有躲在家裡享天倫樂,而是把小愛跨大愛,讓我從她身上學到了大捨無求的精神。現在,我們只是盡該盡的能力,無非是希望她可以快點康復,再來帶領我們去做慈濟。沒有她的帶領,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 以前有一點依賴她,現在要加緊腳步去學,不快點會來不及。”秀玲期待自己可以學會獨立以減輕瑞蓉的壓力,讓她放鬆心情養病。瑞蓉以愛的領導,獲得組員的尊敬,大家都想以一己之力,助她跨過這個病關,再一起做慈濟事,行菩薩道。
除了上門烹飪食物的她們,身為社區帶動人的陳桂英,更是不畏勞苦,時常到馬大醫院去探望瑞蓉。
“她在去年助學金發放典禮的時候就察覺身體有異,可是她很堅強,忍著疼痛將責任完成。這點最讓我佩服和疼惜。”桂英不捨地說著。
原本以為腳痛只是普通的毛病,誰知道原來是無常再次蒞臨,癌症復發,癌細胞轉移,瑞蓉住進了馬大醫院接受一系列的治療,這一待就是一個月。只是,身體負重的她,心心念念著剛起跑的“幸福校園計劃”,總是捉著到訪的桂英或志工來討論。
“萬津接到了二百多份的助學金表格,都是瑞蓉去統籌,規劃的,所以我們去探訪她的時候,她就追著來問進展。雖然生病,還是不願放下慈濟事,她就是這麼的有責任感。” 高齡的桂英雖感嘆,還是給予祝福,“希望她快點康復,再回來慈濟大家庭做慈濟事。”
◎ 茹素積福 孝心一片
住院期間,桂英和志工們來回醫院,發自內心去關懷,讓旁觀者的兒子楊華彬,內心受到衝擊,原來慈濟這個團體也有這樣的體系,不計較遠近的到來探訪,他的心動了。
“現在的人都很忙,要抽出時間來關懷是很難的事。可是,媽媽住院時,慈濟人真的是無私的付出,視法親如至親,總是帶著東西到來探訪。媽媽看到她們到來,心就很歡喜,話題也多了。每次看到這樣的畫面,我都是很感恩。”
二十七歲的華彬,在媽媽第一次生病時,身在國外,只能通過電話關心。如今,媽媽的病再次復發,行動不能自如,身為獨子的他把握機會,隨時服侍在媽媽身邊,或幫媽媽換洗,或打點餐飲,也跟著媽媽一起念佛。
“我不敢自稱是孝子,我只是盡一分兒子的責任。母親生病了,作為兒女的就應該多照顧,這是本分事。”華彬笑笑說著,這份責任他扛得心甘情願,只因反哺之心,人人有之。
志工登院探訪媽媽,偶爾也帶著簡易的素食料理,影響了華彬對“食”的要求,漸漸地多素食少肉類。如今的他,更是三餐素食。
“看到母親這次病發,誰也不知道她的路還有多遠,我也沒有很大的願力說茹素去保護眾生,只是希望通過吃素,將這個功德迴向給母親,減輕她的病痛……”小小的心願,道盡華彬為人子的一片孝心。
◎ 歡喜接受 念佛定心
坐在輪椅上,瑞蓉的笑容卻是健康的;無常再次蒞臨,她還是以歡喜心去接受,深諳佛法的她將今次的復發當作考驗,甘願受。
“不管是遠在雪邦、鄰近的丹絨士拔、或在地的法親,總是在我生病期間,致電關心,這些愛和關懷,我不知道該如何回報?”說著法親間的關懷,瑞蓉開心地笑了。
曾經的捨遠就近,讓她一次次的和慈濟錯身而過。她原以為誦經念佛就是她身為佛教徒的依歸。1996年,因為一首《普天三無》的手語,對慈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2006年,接觸大愛台成為會員,慈濟人行經的方式讓她恍然大悟,從此在學佛之路上,除了誦經念佛,也走入人群去服務眾生。
也許身子還很虛弱,但是責任感重的她,還是坐著輪椅去做:“幸福校園計劃”的資料輸入。舉凡志工來電詢問慈善的事宜,她總是不厭其煩地給予配合和解答。她沒有因為生病就懈怠,反而把握時間去做該做的事。
“那時候,悲從中來,真的很傷心,後來就以念佛來定心,慢慢地去接受這個事實。人生的無常既然逃不掉,就歡喜接受,歡喜接受業力就會減輕。”身為另一半,也是慈濟志工的楊南盛,在瑞蓉養病這段時間,負起打掃住家的職責,讓體弱的瑞蓉去負責慈善的志業,兩人互相配合。
“我會把做好的慈善個案報告讓她過目或作修改後再發出去。能做就要趕快做,以免將來後悔。”南盛也許會心疼,但是他把心疼化為助力,盡力協助瑞蓉,讓她安心養病之餘也可以有機會付出。
“希望她可以快快康復,再回到慈濟大家庭,大家一起來精進。”南盛給予深深的祝福。蓋因人生何其有幸,可以夫妻同修同精進。

法親的關懷,家人的陪伴,讓瑞蓉抗病之路不孤單。誠如證嚴上人慈示:人應互相幫助、彼此關懷。看看這個“人“字,左右兩撇,互相倚靠;人生也是一樣,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才是美好的人生!


每週五天,李群英(左)及陳秀玲(右)都會到早市購買材料,以烹煮給養病的瑞蓉調理。【攝影:李嘉儀】 群英(右)及秀玲(左)不計一切,總是貼心地上門為養病的瑞蓉烹煮,以行動來鼓勵她。【攝影:李嘉儀】

每週五天,李群英(左)及陳秀玲(右)都會到早市購買材料,以烹煮給養病的瑞蓉調理。【攝影:李嘉儀】

群英(右)及秀玲(左)不計一切,總是貼心地上門為養病的瑞蓉烹煮,以行動來鼓勵她。【攝影:李嘉儀】
雖然身體不適,王瑞蓉還是不放棄地指導先生楊南盛(左)輸入新芽助學獎勵金的資料。【攝影:許音包玲】 在外工作的兒子楊華彬(右)把握時間照顧母親。圖為兩母子一起念佛。【攝影:許音包玲】

雖然身體不適,王瑞蓉還是不放棄地指導先生楊南盛(左)輸入新芽助學獎勵金的資料。【攝影:許音包玲】


在外工作的兒子楊華彬(右)把握時間照顧母親。圖為兩母子一起念佛。【攝影:許音包玲】
瑞蓉養病期間,慈濟志工接力上門關懷和陪伴。【攝影:李嘉儀】 “想到瑞蓉生病也不斷在精進,我更應該積極投入慈濟活動,因為能做是福,健康最好。”群英說道。【攝影:李嘉儀】

瑞蓉養病期間,慈濟志工接力上門關懷和陪伴。【攝影:李嘉儀】


“想到瑞蓉生病也不斷在精進,我更應該積極投入慈濟活動,因為能做是福,健康最好。”群英說道。【攝影:李嘉儀】
“不管是遠在雪邦、鄰近的丹絨士拔、或在地的法親,總是在我生病期間,致電關心,這些愛和關懷,我不知道該如何回報?”說著法親間的關懷,瑞蓉開心地笑了。【攝影:許音包玲】 陳桂英心疼瑞蓉身病卻不忘做慈濟事,給予祝福,希望她快點康復,再回來慈濟大家庭精進。【攝影:許音包玲】

“不管是遠在雪邦、鄰近的丹絨士拔、或在地的法親,總是在我生病期間,致電關心,這些愛和關懷,我不知道該如何回報?”說著法親間的關懷,瑞蓉開心地笑了。【攝影:許音包玲】


陳桂英心疼瑞蓉身病卻不忘做慈濟事,給予祝福,希望她快點康復,再回來慈濟大家庭精進。【攝影:許音包玲】

{youtube}cZ2aBr4JUUk{/youtube}

{youtube}LOzjNHEuL1s{/youtube}

{jathumbnail off}

勞動日精進 見證傳與承



勞動日精進 見證傳與承:
5月勞動節,雪隆區慈濟志工進行浴佛動線彩排,全日四場的共修,迎來了約三千五百人參加。【攝影:林忠如】
5月勞動節,慈濟雪隆分會於各社區道場演練浴佛典禮當天的流程,全日四場的大共修,迎來了約3500位的志工和會眾,一起見證“傳”與“承”的使命。

浴佛共修現場,縱橫有序的地標和動線引領大家呈現字幕圖騰;同一時間,會場佛曲繚繞,眾人緩步走向浴佛台前禮敬宇宙大覺者,承接心靈的清澄和歡喜……置身這般道氣莊嚴的會場,除了感受宗教的和諧之美,也顯示了幕後工作團隊運用智慧,秉持用心即是專業的精神來度化人群,延續善念。
回首走過的路,每一場次的活動圓滿,企劃團隊都是經過協調和規劃,讓訊息有效的傳達和執行。於此,藉著慈濟47周年慶暨雪隆浴佛典禮的因緣,往年承擔各主要功能組的志工啟動了法脈傳承的第一步!
◎ 善的接力 使命傳承
2013年5月1日,慈濟雪隆分會及巴生支會分佈在四個社區,從早到晚連續進行四場浴佛圖騰動線彩排,約3500位的志工和會眾一起見證“傳”與“承”的使命。
第一次承擔地標組長崗位的廖俊文,透過以往的活動照片看見許多菩薩熬夜且汗流浹背付出的身影而深受感動。在獲悉自己被社區推薦後毅然接下任務,他自詡要把握當下,以謙卑的學習心態來付出。
“(量尺)兩邊拉直!”
“好!下標!”
“不要粘到量尺!”
“好!粘好了就往後退!”
共修會場,一字排開的地標組員,在組長的一聲號令下,地標一張一張的黏貼在彩排的場地上,動作俐落。俊文表示:“沒有了地標,就好比迷失了方向,不曉得要站在那里,圖騰的含義也就無法呈現出來!”細說地標重要性的同時,俊文還譬喻說:“地標,就好像是我們的證嚴上人,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一路堅持的走下去。”
俊文感恩兩位經驗豐富的地標協調志工林添益與沈康順給予的培訓。自浴佛籌備至今,他們把承擔多年所面對的技術問題以及如何解讀平面圖的經驗都傳承下來。本著“依法不依人”的地標規格來進行的傳承方式,讓他得以預先把各個組員的崗位都規劃好,並要兼顧每一位地標志工在付出的同時獲得滿滿的喜悅,避免組員歡喜的到來,卻因任務未分配好而浪費了時間。
此外,原定下午五點到來為晚上七點的浴佛彩排做準備的俊文,考量到可以向其他組隊學習和觀摩,他們一組人特提前於上午十一點就來報到,同時也可以支援其他社區的地標組。一舉兩得的付出,除了可以識別不同圖騰的地標和動線,還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參與多年執行地標的郭糧鳴,今次承接巴生的地標組長。他和組員於凌晨四點就抵達會場,埋首於場地度量和粘貼地標的任務。秉持以團隊精神為出發的糧鳴說:“為讓更多的志工能參與地標組的工作,我們都是以小組領養的方式來進行,讓各小組去招募他們所需要的組員。同時也要確保他們在付出的同時,能夠學習如何與人溝通和相處。”
縱然在承擔過程中因轉換“身份”而面對不一樣的考驗,心里的壓力也接踵而來。但糧鳴卻給予它們正向的思考,擺脫負面的情緒,和組員進行更多的內部協商進而調整步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的準備功夫一定要足夠,單有沖勁而沒有良好的規劃是無法成事的。感恩協調給予的陪伴,他們把經驗無私的分享出來,讓我們透過問題的根源,集思廣益,避免重蹈覆轍,從中節省時間,更能有效的執行任務。”
◎ 虛心取經 戒慎不退
“我以為企劃組和其他功能組的崗位差別不大,在生活組、香積組那麼長的時間,我就抱著試試新的崗位,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心態來承擔。”身為浴佛企劃團隊成員之一的鄧佩玫心有餘悸地的如是表示。
隨著當天首場的浴佛共修在巴生開跑,如何安排會眾和志工列隊進入圖騰、獻供、標兵動線、繞佛繞法等事項,向來處事要求完美和嚴謹的佩玫一時之間不知所措,腦袋空白一片。面對人潮,自己卻在狀況之外,她忽地愣住了!
看著其他經驗豐富的企劃組員熟悉的指揮動作,佩玫深覺自己要學的何其之多。她誓志要到其他社區觀摩學習,看他人如何井然有序的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妥善安排並列出圖騰。第二場次結束後,佩玫發覺問題並沒自己想像得那麼嚴重,只是自己把問題放大了而已。整理頭緒之後,她繼續跟隨企劃團隊參與第三場次的共修。路途中,兩位同仁林惠佳和梁珮莉細心地為她講解說明,讓她明白有待加強的地方,佩玫一一地把重點記下:“回去後我要把這些資料化成文字檔,用心地消化,改進自己不足的地方。往後若有新人來承擔,有了這些資料,他們也不會像我這麼糊塗。”
病了數天的企劃組員張綠蕾,因聲線受損,喉嚨緊繃地要發出一字也非常吃力。清晨五點就抵達巴生浴佛大共修現場的她,一貫式的笑臉迎人,穿梭在人群中引導動線。一站彩排結束後,綠蕾又跟隨企劃團隊來到僑民華小,接而蕉賴的康樂華小直到晚上九點多。
“沒想到越講反而聲音越好,早上講得還蠻辛苦的,現在好多了。”儘管組隊都勸她早些回去休息,外柔內剛的她在參與全程四場次的大共修後堅定信念的說:“這是使命吧!”
回想去年隨同歲末祝福企劃團隊回臺向慈悅師姊取經以及拜見證嚴上人的綠蕾,上人輕輕地“讚歎”她的天份,綠蕾當下雖然重重地聽,但她卻沒忘記上人的靜思語:讚美當警惕,她自許要做得比別人更精進。
帶著上人的祝福回來,她開始積極地承擔大型以至實業組的活動。知道自己的不足,綠蕾坦言:“在慈濟,知道大家都會給予善解和包容,所以我也要學習以笑臉來面對他人。有幸進入浴佛企劃團隊,大家周詳地規劃,真的讓我學到很多!”
◎ 面對變化 從容以對
原是承擔2012年浴佛標兵組長的石佳雁,因爺爺往生而無法出席浴佛,心中存有遺憾。因緣俱足,今年她再次承擔標兵組長,圓滿當時無法完成的任務。
年輕的她待人處世溫和、有著甜美笑容的她,淡定地向人解說每一個動作及分配組員站崗的位置,一點也不覺緊張或感到壓力。
“我有五位副組長和我一起分擔工作,且今年有別於往年,往年的標兵組員是由慈青承擔,今年卻由委員來承擔,委員在浴佛方面有相當的經驗,都很清楚指示,用心配合。” 抱著做就對
在傳與承的動作上,比往年更緊密的互動,如會議、電郵、短訊,加強團隊之間的默契,她也在互動中默默汲取前人的經驗,學習他人如何辦活動。 “遇見問題,除了要懂得思考問題的癥結所在,還要不恥下問。在承擔過程中,讓我體會到只要肯虛心學習,大家都會很樂意的給予指導與傳承。”

共修會場,企劃新軍和組隊一一展現了承辦活動的願力。有好的表現,大家應更上一層樓;遇上有待改進的地方,大家也不應氣餒。雪隆分會其中一位和氣組長楊美雁分享說:“問題的示現,讓我們戒慎虔誠,至少它讓我們往不足的地方求進。如果樣樣都好,大家就會放慢腳步。”
(撰稿人:蔡林法、許佩菁、蕭麗娟、孫福全)

一字排開的地標組員,在組長的指示下,地標一張一張的黏貼在彩排的場地上。【攝影:洪清萍】 地標協調林添益(左)將自己過去製作地標的經驗與地標組長廖俊文分享。【攝影:翁書霖】

一字排開的地標組員,在組長的指示下,地標一張一張的黏貼在彩排的場地上。【攝影:洪清萍】

地標協調林添益(左)將自己過去製作地標的經驗與地標組長廖俊文分享。【攝影:翁書霖】
浴佛企劃團隊成員於清晨抵達巴生浴佛彩排會場驗收。張綠蕾(中)雖然已抱病幾天,卻不見絲毫的疲倦,始終投入在人群中引導動線。【攝影 年輕的標兵組長石佳雁(中),正向組員講解及示範指引圖騰動線的手勢。【攝影:陳善沛】

浴佛企劃團隊成員於清晨抵達巴生浴佛彩排會場驗收。張綠蕾(中)雖然已抱病幾天,卻不見絲毫的疲倦,始終投入在人群中引導動線。【攝影:李偉建】

 年輕的標兵組長石佳雁(中),正向組員講解及示範指引圖騰動線的手勢。【攝影:陳善沛】

{youtube}rWwznH7CqZ0{/youtube}

{jathumbnail off}

天降甘露淨心地 雨中朝山志堅定



2013年4月27日星期六

2013雪隆慈濟浴佛典禮




靜思語鈴聲響 好話傳校園


靜思語鈴聲響 好話傳校園:
慈濟巴生支會在共和小學進行靜思語教學講座,迎來了一百一十五位教育工作者。【攝影:蘇特興】
巴生共和小學劉春燕校長自2010年9月開始在學校推動“靜思語”,在獲得家協的同意之後,將校園單調“鈴……”聲響,改造成“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腳走好路”、“甘願做,歡喜受”等一句句靜思語好話鈴聲,不僅開創了先河,也提升了校內的人文和學習風氣。

喜見“靜思語”在校園發揮功效,劉校長也希望將它推廣給其他的學校。為此,她主動聯絡慈濟,邀請慈濟教育組志工在巴生舉辦一場靜思語講座,讓他校的老師們可以一起體驗靜思語教學的妙用。
◎ “靜思”專案 品格養成
在雙方不遺餘力溝通和協調之下,雪隆教聯會的三位老師姚雅美、莊似萍以及曾敬慈於2013年4月13日蒞臨巴生共和小學舉辦了靜思語教學講座,約一百一十五位來自巴生九所學校、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齊聚一堂,席間有老師感動落淚,也有老師如醍醐灌頂。出席者對“靜思語”的認同,為慈濟教聯會的“招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靜思語’淺白易懂,從一開始的靜思語鈴聲,到每星期一次週會的分享,我看到了學生的改變和成長……”劉校長分享兩年多來靜思語改變學生的
力量,更以“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期勉在座的老師們。
禮堂燈光由亮轉暗,熒幕上播出大愛劇場《春風伴我行》的精華片段。故事主人翁方美倫從一個嚴厲、不苟言笑的老師,面對女兒叛逆期的心力
交瘁而接觸了靜思語,進而加入教聯會,挽回了女兒對她的信心,也拉近了學生和她的距離,尋回她要當個好老師的初心。
來自綠洲教育中心的鄧淑瑩院長,看著熒幕上播放的畫面,淚水直流。今天是她第二次參與靜思語講座,也帶了五位老師前來探究靜思語教學的撇步。席間的她感觸良多,尤其最近遇到了教學上的瓶頸,偶然間閱讀到台灣教聯會倪美英老師的著作《成為孩子的伯樂》,讓她從低谷走出來,希望藉著今天的課程來為自己充電。
“我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老師,在安親班裡看到小孩偏差的行為,很難不去生氣,想要打他們。可是如果老師有一直不斷地反省,尋找更好的方法,這一切的問題將會有不一樣的局面。所以,看到影片,心裡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可以快快落實。”
對教育有美好憧憬的鄧院長,廣推靜思語教學之餘,更希望可以邀得倪美英老師來交流,學習如何打造一個良善的人文教學環境,只因為她希望她的學生甚或其他幼兒園的學生,可以從不一樣的環境涵養一生受用無窮的正向人生價值觀。
◎ 成長對話 善念引導
學前教育,或稱啟蒙教育,在不普及時就廣受家長們的推崇,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就和教育掛鉤,就怕輸人一截,父母都會將教育的負擔託付老師身上。
身為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黃老師,年紀輕輕卻已投身教育界六年之久。“看到慈濟人的友善,不知覺起了恭敬心。看到影片,再聽到姚雅美副校長的現身說法,猶如醍醐灌頂,那不就是自己的心路歷程嗎?”
“我們都希望做個好老師,但現實往往是事與願違。我們總是會問自己,為什麼會是這樣?當找不到方向,挫折就來了。的確,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如何牽引端看我們的心態。所以,我非常贊同姚副校長說的,要以善去牽引,以生命感動生命,‘靜思語’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我會去嘗試。”滿懷理想的黃老師在課程中找到了指引她的方向,更尋回了她做老師的初心。
在坤成執教的雪隆教聯會曾敬慈老師,她善用靜思語結合學校科目,靈活又有趣的教學方案,讓上課不再只是填充題,學生的轉變讓人感動。
曾老師的一一舉例讓在座的老師們信心滿滿。曾老師也鼓勵老師們善用體驗教學,讓孩子們用心體會,才能將之轉化為生活上的智慧。她語重心長的分享:“不要剝奪孩子們純真的笑容,他們的肢體語言本來是豐富的,只是大人硬是把它給弄‘消失’了,只有改變自己的教學心態,學生就可以跟得上了。”
◎ 一通電話 一畝福田
看到老師們的感動,身為協調志工黃桂花尤其歡喜。本身是一所幼兒園院長的桂花,從接洽到開會不下十次,就是希望可以把靜思語教學引到巴生,落實在各所學校,所以不管多難,她和團隊都一一排除,成就此次的講座。
“就是因為一通校長主動要求慈濟支援辦講座的電話,才有了今天這個活動。”述說此殊勝的因緣,不禁讓桂花回想起去年應共和小學之邀而在學校辦的畢業感恩會:“那時候整個典禮的過程感動了很多在校的老師,可能是如此,劉校長就順水推舟,希望讓靜思語在學校普遍化。當然,藉著此次的因緣,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老師可以來響應,或者參與教聯會的活動,讓教聯會在巴生開花結果,我們樂觀其成。”

“靜思語”跨越語言的藩籬,讓不同的種族從中與生命對話,啟發愛心與善念。它被引用為教育教材,培育學童端正心性與品格,堪稱教學良藥。
誠如證嚴上人言: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希望經過今天的講座,靜思語教學在巴生各處學校遍地開花。

慈濟教育組志工帶動團康,老師們在講座中輕鬆學習中度過。【攝影:蘇特興】 來自雪隆教聯會的三位老師姚雅美(左)、莊似萍(中)以及曾敬慈(右)在靜思語教學講座中分享自身的見證,獲得不俗的迴響。【攝影:蘇特興】

慈濟教育組志工帶動團康,老師們在講座中輕鬆學習中度過。【攝影:蘇特興】

來自雪隆教聯會的三位老師姚雅美(左)、莊似萍(中)以及曾敬慈(右)在靜思語教學講座中分享自身的見證,獲得不俗的迴響。【攝影:蘇特興】
劉春燕校長兩年多推動靜思語,更以“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期勉在座的老師們。【攝影:蘇特興】 滿懷理想的黃詩婷老師在課程中找到了指引她的方向,更尋回了她做老師的初心。【攝影:蘇特興】

劉春燕校長兩年多推動靜思語,更以“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期勉在座的老師們。【攝影:蘇特興】

滿懷理想的黃詩婷老師在課程中找到了指引她的方向,更尋回了她做老師的初心。【攝影:蘇特興】
鄧淑瑩院長對於靜思語教學大表贊同,更希望藉此打造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攝影:蘇特興】 曾敬慈老師說:“不要剝奪孩子們純真的笑容,他們的肢體語言本來是豐富的,只是大人硬是把它給弄‘消失’了,只有改變自己的教學心態,學生

鄧淑瑩院長對於靜思語教學大表贊同,更希望藉此打造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攝影:蘇特興】


曾敬慈老師說:“不要剝奪孩子們純真的笑容,他們的肢體語言本來是豐富的,只是大人硬是把它給弄‘消失’了,只有改變自己的教學心態,學生就可以跟得上了。”【攝影:蘇特興】

{youtube}OlmhJy1YsgQ{/youtube}

{jathumbnail off}

世界地球日 企業醫院響應環保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