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语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西醫“攻擊”‧中醫“支援”‧中西醫抗癌治癒率高

(檳城)癌症是許多國家人民死亡的主因之一,可惜迄今仍沒有完美的治癌療法。雖然西醫的放療、化療和手術可以殺死癌細胞或移除腫瘤,不過卻可能損壞患者的器官功能,令病患承受噁心、作嘔、腹瀉等不適和痛苦。不過,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西醫學攜手合作共治癌症,即西醫負責攻擊,中醫負責支援、守衛,可提昇癌症的治癒率。

由於西醫與中醫對醫藥的認知與治療有著迴然不同的觀點,造成西醫較難認同中醫醫學。即使中醫成功糾正西醫放療、化療治癌後的後遺症,但中西合璧治療癌症並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

預防學兼腫瘤科中醫師李福民表示,早在2000年以前,中華重要的醫學書籍已有記載腫瘤與癌症。這些書籍已列出在身體各部分生長的腫瘤,如腱腫瘤、腸瘤、乳瘤、唇瘤等等。

“很多中醫書籍都有記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大致上,中醫統稱腫瘤為‘癌´。”

情緒亦是致癌因素

他說,根據中醫學的觀點,過多的壓力、外在的致病因素、身體衰老、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性的轉變都會導致氣血停滯,最終演變成癌症。再者,身體長出異常障礙物質,或內臟的功能失常錯亂都可能形成腫瘤。

此外,中醫學認為,過度焦慮可導致食道癌,這意味著情緒也是其中一個致癌因素。

他指出,中醫認為人體患癌的主因都是來自外界,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營養失調、運動過少、吸煙等,因此相信人類仍可通過自制能力預防癌症。

中醫採用整體治療

李福民說,中醫師治療時都會採用整體治療法,即增強整體體質,再以藥物直接攻擊腫瘤。

“中醫師採用辯證論治的方式診斷病情。簡單來說,體質不同,即使患上同一種病,表現出來的症狀、現象都會有所不同。因此中醫處方時不會給予專注醫治腫瘤或疾病的藥物,而是讓病人服用可以改善體質、減少狀況的藥物,以削弱腫瘤的力量。如果有必要,須通過西醫的手術切除或殺死腫瘤。”

目前,中國內科醫生治療腫瘤病人的方式分為3種,即單純採用傳統西醫方式、單純採用中醫方式或採用綜合中西醫治療法,當中以綜合中西醫治療法最為常用。

治癌未獲廣泛認同
中藥缺科學研究根據

預防學兼腫瘤科中醫師李福民說,雖然中醫治療腫瘤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不過對於它的療效,各方都沒有一致的見解,也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事實上,這是因為中藥的使用是根據以往觀察和實驗的成果,缺少科學研究根據的緣故。

“ 另外, 中醫是採用辯證論治的方式診斷病情和醫治,根據個別病者的整體體質與出現在病者身上的疾病現象處方開藥,個人化的藥方導致藥物的臨床實驗無法進行,不能確保處方品質的統一性、穩定性、安全性與實用性。”

近年來,在預防癌症與治療癌症上,中醫學與科學的進步已大致解決了上述問題。許多科學實驗研究成果顯示中華醫學著重的保護機制,擁有抗氧化、免疫、抑制、遏止癌細胞週期循環及誘導癌細胞凋亡的作用。

無法提供替代療法
中醫仍不能單獨抗癌

李福民指出,傳統的癌症治療面對不少限制。化療治癌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傷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殺死腫瘤或癌細胞,事實上卻鮮少達到這目標。

另一方面,雖然醫學界已開始針對人類基因圖譜進行臨床研究,以充分瞭解癌症的發展及治療的反應,不過一切仍在初步階段。

“隨著現代科技與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我們已有能力從中藥抽取有效的成分,研究它們的抗癌機制。根據中醫的經驗指引,科學家已認同自然物質如蔬菜、草藥、菌類、礦物質可減少或預防化療帶來的副作用,並可發揮治療作用。”

他指出,與其他抗癌劑一樣,許多中藥裡的活性成分可以大幅影響或改變細胞的生命週期,如延緩細胞的增殖或擴散,同時令細胞自毀或凋零。這可通過自由基的形成、通過影響荷爾蒙或導致DNA鏈斷裂,令細胞自毀或凋零。

“盡管如此,中醫學仍無法提供任何不錯的替代醫療方式,因此中醫仍不能單獨對付癌細胞。”

他相信,融合西方與東方的醫學,將可提高癌症的治癒率。
光明日報/良醫‧報導:陳曉雲‧2008.04.02

没有评论:

网页浏览总次数